![](/theme/cn2023/images/nybanner_news.jpg)
猫科动物的新杀手
猫科动物的离奇死亡
2024年12月,美国华盛顿州的野生猫科动物保护中心爆发了严重的动物疫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包括美洲狮和孟加拉虎在内的20只大型猫科动物相继死亡,这一数字已超过该保护中心37只猫科动物总数的一半。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们大面积死亡呢?
罪魁祸首-H5N1
经症状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此次杀死这些猫科动物的罪魁祸首是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H5N1是一种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影响鸟类和家禽。尽管H5N1主要在鸟类中传播,但它也能够感染包括家养宠物和野生动物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自2022年以来,美国农业部动物与植物卫生检验局已在200多种哺乳动物中检测到了H5N1病毒。
为了阻止疫情扩大,相关部门对保护中心采取了全面隔离措施,并销毁了8000磅可能携带H5N1病毒的库存动物食物。与此同时,保护中心正对幸存的17只猫科动物(包括美洲狮、短尾猫、薮猫及老虎)进行严密监测和悉心照料,以避出现新的感染或死亡病例。
宠物猫也难幸免
作为濒危野生猫科动物的近亲,宠物猫也同样对H5N1病毒高度敏感,甚至可能成为病毒的潜在传播者。在美国,已有多起宠物猫因感染H5N1病毒死亡的案例。2024年3月,波特兰一家名为 “西北天然”的宠物食品公司宣布在全美范围内召回其“猫用火鸡配方”生冻宠物食品。这款产品中不仅检测出了H5N1病毒,还导致俄勒冈州一只宠物猫食用后感染死亡。根据俄勒冈州农业部的通报,基因测序显示,该公司宠物食品中检测到的病毒与感染猫的病毒完全一致。这只宠物猫严格生活在室内,其感染来源于受污染的宠物食品。
跨物种向人类传播的风险
2024年3月25日,美国首次在奶牛中检测到H5N1病毒,这是禽流感病毒首次在奶牛中被发现。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尤其是宠物和家畜中的传播极大提高了其跨物种感染人的可能性。在美国报道奶牛中检测出H5N1的一个星期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就确认了首例人类H5N1感染病例。而该患者曾接触H5N1感染奶牛生产的牛奶。这是H5N1病毒首次通过哺乳动物传播至人类的案例。此后,CDC陆续报告了多起人类H5N1感染病例,且所有病例均与接触感染病毒的奶牛有关。
应对与防控
显然,H5N1对奶牛、野生动物乃至家养宠物的威胁为人类敲响了警钟:野生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环境安全密不可分。尽管普通人与H5N1病毒的自然宿主(野生鸟类或家禽)接触的机会较少,但宠物猫和奶牛却与人类关系密切。当传染性疾病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时,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然而,美国即将继任的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却持反对疫苗接种的立场,这可能对未来公共卫生政策和防疫策略带来重大风险。若H5N1病毒出现更多跨物种感染或在人类中发生基因突变,及时且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将成为防止病毒扩散的重要途径。如果决策层延误或限制疫苗的研发、生产和推广,不仅会影响医护人员和高危人群的保护,还可能导致疫情失控,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H5N1等人畜共患病一旦在人群中广泛流行,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无论是保护濒危猫科动物、确保宠物的安全,还是维护人类的健康与安全,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以科学指导防控,加快有效疫苗的研发,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才有可能做到有效遏制病毒的传播。